书画家 王来文

+收藏:http://laiwen.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王来文:福建美术界的知心人
2011-05-31    浏览(996)    作者:作者:金雪晶    来源:书画家 王来文 官方网站
  提起福建美术界,人们一定会想到王来文。作为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来文有着开阔的视野,博学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因此,福建美术工作在他的部署下更具操作性,而福建美术的发展也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时,王来文又是一个颇具成就的艺术家,对于当今中国美术和世界美术的现状与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创作了一批经典之作,获得诸多荣誉。

作为“艺术家型的领导”,王来文通晓艺术规律,并尊重艺术规律,按艺术规律办事,指挥着福建的美术大军,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他有阔大的胸襟,炽热的情感,特别是对于美术家这个群体有着深深的爱。他比别人更了解美术家,理解美术家,关心美术家,尊重美术家。在大家看来,他不仅是著名的写意花鸟画家,更是福建美术界的知心人。


有态之墨,现无形之景


王来文出生于福建漳浦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镇,这里青山绿野,花果飘香。王来文庆幸成长于这样的家乡,家乡剪纸的一剪一转、芗剧的一唱一颦、书法的一绞一动,无不感染着他,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儿时的王来文对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嗜好,尤其对绘画和书法更是着迷。王来文告诉笔者,小时候,自己跟着衬里的民间画师学构图,学线条,从素描到着色,再到后期帮着画师做工,那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然而,王文来并不满足于跟着画师描画神像和历史人物,而是学习更多专业的美术知识。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王来文顺利被福建师大美术系录取。大学四年期间,他连续四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学金,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后成为福建一所院校的美术老师。


多年来,从学校,到福建省委宣传部,再到福建省文联,而后是现在的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中王来文的角色一直在转变,然而,他热恋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心从未变。在他的笔下,紫藤、海棠、幽兰、蒲草,这些闽南特有的闲花野草始终成为他创作的题材。


细细品读他的作品,你会发现,王来文的作品是一种他内心的写照。他偏爱一种淡雅的笔调将画中的物象退入朦胧之中来表现现实之外的安宁与休憩。他似乎想用自己的绘画行为来实践一种灵修的体验。以干净抽象的笔触和不断变幻的形式效果来诉说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大自然的感恩。


由于具备高于作品的禀赋,王来文的画作不仅诉说了自己的人生,同时还“画就了别人”。他的作品不仅带观者“走了进去”,一同感知画家描绘的意境,而且还给观者铺就了一条“走出来”的通路。仔细阅读王来文的墨荷系列,人们不但可以体验到“花之魂”的沉醉,还能以“花之眼”来打量所处的现实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位画家撇开技法与布局等细节问题后而进入的另一个境界。


除了气韵生动、发人深省外,在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标准中,“骨法用笔”也是衡量画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这也让王来文与许多花鸟画家拉开了距离。如果说有的画家是以或柔或刚取胜,他则是刚柔并济;如果说有的画家是以或散或聚取胜,他则是散聚兼而有之。这一点除了是他的气质使然之外,还要得力于他在艺术上的综合修为。


作为一位文人画家,王来文虽谈不上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也是深得其精髓所在。在常人看来,如果一位画家掌握了诗文、练就了书法,同时画作传神、精通篆刻,方可称其为大家。然而,在王来文看来,“诗书画印”还要求画家具备丰富的文学修养、诗人的胸怀,以及画中有诗的意境。以墨荷题材为例,多年来,王来文在创作中不仅感受到了齐白石老人那份乡间池塘的质朴,领悟了张大千文人园林中的华美,还体会到了潘天寿的耿直性情以及李苦禅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对此,王来文告诉笔者,这种沉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涉猎范围很广,不仅仅是国画艺术类,还包括文学、哲学、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美的韵律是相通的,而这也是我对‘诗书画印’的一种自我理解吧。”王来文说。


至此,笔者已不难理解因何许多人在欣赏他的作品后所发出的感慨:“在不久的将来,王来文先生将成为继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之后擅长画荷的又一高手!”而面对这些极高的评价,王来文往往是淡淡一笑,说道,“这是一条寂寞的道路,虽然很难,但我会向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努力走下去。”


在笔者看来,王来文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也许是因为他对艺术从未间断接,也许是得益于他接触到了众多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亦或是他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整个中国并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将每一个所到之处的博物馆、艺术馆列入重点行程,认真揣摩艺术的奥秘。而他则认为这是与美术工作的是一种缘分。


一种责任,一份担当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缘分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份担当


2007年,刚刚到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不足一年的王来文便大张旗鼓,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大型展览。几年下来,他策划的全省性大展受到业内一致好评。特别是对福建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与推出,更是为福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后续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王来文组织美协做了几件事情:一是设立并成功举办了高等院校及专业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艺术作品展。在过往的三届艺术展中,参展的人数不断增多,年轻人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从展览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也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二是从2008年开始,恢复了中断近20年的福建省青年美展,给青年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三是举办了首届艺术设计展和雕塑展,重点关注展出机会较少,办展较为困难的艺术门类。尽力做到全面推进,重点扶持;四是注重学术上的推动,成立各门类艺术委员会,如中国画山水艺委会、水彩画艺委会、漆画艺委会以及理论艺委会等,加强了学术间的交流与学习。


此外,在王来文的带领下,福建美协在对外宣传展示闽籍艺术方面也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而这其中特别要提到的便是2010年的“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大展”。


作为文化符号的美术,福建没有在北京举办过如此规模盛大的综合性美术活动,没有以集团军形式全方位地组团在中国美术馆亮相。更重要的是能够使用一楼包括圆厅在内的五个厅陈列作品,这不仅在福建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的省级晋京展也是第一次。


在开幕式的当天,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台办领导、福建省领导以及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专家、在京闽籍艺术工作者、全国各地美术爱好者500余人出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以及全国各大专业媒体纷纷前来关注一个省的美术作品展。而当天晚上,随着“锦绣海西——福建省当代美术作品(晋京)大展”通过新闻联播传遍全国亿万观众,福建美术界沸腾了。


此刻有这样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幕后,他没有告诉身边的同事和领导自己已经重感冒发烧。与往日一样,他看起来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安排落实着每一项工作,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已经多日未眠。他就是王来文


当历经2年的筹划与9个月的作品评选,直至两百多件作品亮相在中国美术馆时,担任此次展览重要执行工作的王来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时常切实地感受到广大美术工作者把美协当成自己的娘家,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又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与压力。我没有理由不去担当。”王来文说。


正因为王来文承载着一群人的艺术梦想,因此,他敢于发声。而在晋京展中所提出的“闽派”之说,也正是归于他既是美术实践的参与者又是福建美术引路人的双重角色。


目前,福建画坛形成“东南画风”的趋向,福建美协也提倡画家多表现福建的风土人情,让画家们在“画福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画风,逐步凝聚成一个画派。在此基础上,王来文首次正式提出“闽派”之说,而“闽派”艺术的概念也迅速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就“闽派”画与闽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理性的分析与概括:“闽派画有其文化渊源,宋代宫廷画家,元、明、清有名的大家数位出自福建,当代闽派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方法上都有一脉相承的……”


一石千层浪。中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各大媒体相继出现“闽派”的字眼。“闽派”艺术的新内涵欣然走进中国文化的内圈,开始引发人们对“闽派”的追寻与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闽文化的历史跨越。


当笔者与王来文提起这些福建美术界的赫赫战果时,他谦虚地说,“我只是福建美术家的‘后勤部长’,成绩是大家的辛劳所得。”然而,我们仍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美术决策者在福建美术事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也将继续需要这样一位福建美术界的知心人。

标签:王来文,福建美术界,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